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在我国,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,老年人消费占了50%以上。这些年,不法商家把目标锁定老年人,采取各种伎俩大肆营销保健品,那他们有那些典型的营销手段呢?
免费营销
一般这些保健品公司会在社区或路边赠送礼品,开办健康讲座,打着“免费”旗号,送吃、送旅游、送体检或组织一些老年人的活动,以此来吸引老人。拿到老人的联系方式,然后再将自己包装成保健协会的成员,以赠送按摩仪的噱头让老人来听大课。
如一些保健品公司惯用的一招就是“保健品空盒换鸡蛋”。在小区周边发传单,凡持传单前来听讲座的,可凭三个保健品空盒换2斤鸡蛋。这一招主要是为了锁定经常吃保健品的老年人,这样的老年人有保健意识,家庭条件也比较好,是保健品公司的潜在客户。
精准营销
保健品公司通过免费营销方式索取了老人的联系方式。打电话让老人领取礼品,当老人到店里领取礼品时,一场“算计”就开始了。营销员一面让老人根据自己的工资卡医保卡填写相关资料,一面展开调查摸清老人的家境和消费习惯。
摸清老人底细后,知道老人的经济实力和决定权,以及是否参加过其他养生活动,是否有退休金的优质客户。然后再针对那些有消费能力的老人,开始精准营销。拉家常套近乎,送礼品拢人心,慢慢将老人培养成“好朋友”。如果对方经济条件不好,他们就放弃这一目标。碰上老人身体不好,又没和儿女住在一起,让他们参加会议,是最容易营销的。
情感营销
保健品公司的营销员对老人很是亲切的,没事儿就打电话唠唠嗑儿,逢年过节去家中送礼,比对自己父母还尽心。“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”,公司和营销员会掏钱请老人去旅游。旅途中,公司还会让老人试用公司的保健品。此外,公司和营销员还会送出很多便宜的保健品,拉近距离。
在这样的情感攻势下,老人们就会对他们非常信赖,购买其公司营销的保健品。有些工作年限长的营销员手中有大批的老客户,营销员私下称这些老人为自己的“铁杆粉丝”。
讲师营销
保健品营销模式一直在变,初期的会议营销都是公开的。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、非法经营、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后,保健品营销模式开始变得隐蔽。不管哪种模式,“讲师”都是主要人物。
而这些讲师都有很多名头,什么被称为全球第一慢性病研究者、什么医学博士、什么国家实验室研究员、什么科学院执委会主任等多重身份。这些身份大都是子虚乌有的。为了证明所营销的保健品有很多大人物也在吃,讲师会在现场放一些和大人物的合影镇场。这些合影都是从网上找来新闻照片,后期合成的。
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讲师的危言耸听,让老人担心自己的身体已经出了大问题,然后商家来帮他们“解决”这个问题。
氛围营销
在会议现场,讲师口中保健品变成了灵丹妙药,神乎其神,什么“